2023年,是柯震東出道第12年。從演員轉換身份成為導演,《黑的教育》去年在第59屆金馬獎入圍四項大獎,今年又在台北電影節獲得八項提名,這無疑是對「導演」柯震東的肯定。

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面向,這些面向組成完整的模樣。柯震東一再用作品展現另一樣貌,不被框架。回顧當年那個我們一起追的男孩,如今已經懂得放慢腳步、靜下心來。經歷過不成熟,變成一個更成熟的人。

12年後的期中考

柯震東出道以來常常被冠上「幸運」兩個字。第一部主演電影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隨即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,12年後首部執導作品《黑的教育》就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,兩個「最新」的獎項都給了他肯定,這在電影圈內十分少見。柯震東也不諱言,一路走來確實遇到許多貴人,不少幸運發生在自己身上,但僅僅是幸運嗎?畢竟他可是入圍兩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演員,去年更憑《月老》奪下北影影帝。

「對我來說算是一個12年的驗收,像是一個期中考的感覺。」

柯震東將這12年的拍戲經歷以及合作過的人,當作是吸收的養分,然後催生出《黑的教育》這部青春試煉電影,這是「很柯震東」的一部片。導演九把刀在他低潮期時鼓勵他轉換跑道,從抗拒到不得不一肩扛起,從故事發想到付諸行動,歷經8年,原本想仿照《維多莉亞》(Victoria)一鏡到底的拍攝模式,因此原型劇本就設定在一個晚上,後來基於種種考量,柯震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說故事。「我覺得演員是導演的一個棋子。自己當導演就發現,我可以用我的方法說故事,演員演完,我靠剪接可以有二次創作、三次創作的可能性,我可以把一部電影剪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。我可以變成一個自由在說故事的人,不是幫別人說故事,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說出100種不同的故事。」

最困難的是溝通

導演像是一個劇組的扣環,要把每個部門串連起來,所有人才能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。作為演員,只需要和導演、編劇討論劇本,做好角色功課,並和對手演員對焦;作為導演,則需要和美術、服裝、攝影師、燈光師溝通,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。「你要去統合起來,也不能當一個暴君,不能只照自己走,因為確實有些觀點會陷入盲目,所以需要多聽、多溝通。」

柯震東分享,從《黑的教育》來看,他是個尊重專業並充滿愛的導演。尊重專業說起來容易,執行起來卻很難,尤其當成為一個決策者時,個人喜好往往會凌駕於專業之上。不過柯震東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與優劣勢,或許也是作為演員十幾年的經歷,讓他更懂得怎麼做才能讓電影往好的方向前進。「片場狀況再複雜、再糟糕我也不太會生氣,因為我覺得一個不悅的工作環境會讓大家不在一個好的創作氛圍裡。就算他做得不好,還是要讓對方敢於嘗試、表達,而不是一直限縮他的創造力。」

不會後悔的電影

當導演實在太累了。柯震東苦笑地說,導演是一個最難賺的行業,他付出的時間是演員的好幾倍,若是以總工作時長除以薪水,月薪或許和大學應屆畢業生差不多。至於還會不會想再當導演,柯震東坦言還是願意的,雖然過程很辛苦,承擔的壓力很大,但看到自己想說的故事能被拍成實實在在的影像,還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
對於作品口碑和票房成績哪個壓力更大,柯震東毫不猶豫地說:「口碑。」許多人都會說,導演和編劇決定一部作品的上限,演員則決定一部作品的下限。雖說演員的演繹拯救糟糕的劇本有不少先例,但它能達到的高度早已注定,這就是柯震東所說的壓力吧。

「我們在拍的時候,成本就抓得盡量不要有票房壓力的抓法。整部片也才拍了十幾天而已,這個故事本身也不好賣,所以我就是想拍一個不會後悔的電影,不去妥協的電影,不會為了變成保護級而刪掉一個鏡頭,或是多一點市場考量的東西,或是多一點愛情元素。」

柯震東坦言,他在乎口碑是在於業界人士的看法,因為觀眾的喜好都是比較主觀的,而業內的聲音會讓他有更明確的方向。如同這次《黑的教育》先後入圍金馬獎、台北電影節多項大獎,對柯震東來說就是一股推力。「現在大家都說獎項不重要,但是獎項很重要,它是一個肯定,好像你下一階段往前走的一個推力。入圍已經是很好了,如果能得獎更好。」

我沒辦法演一個所有人都喜歡的人

出道這12年,柯震東登過巔峰,也跌過谷底。20幾歲經歷過那段恐怖負評時期,30歲的柯震東已經能處之泰然,他願意吸收建設性的建議,但對於惡意攻擊已經不太往心裡去。過去發生過的負面新聞像個標籤印在柯震東身上,可他認為,沒有必要撕掉,「因為它就是造就你走到現在的一個過程、經歷。我覺得就是繼續過好每一天,對得起自己,然後那個標籤,我覺得還好。」

入圍過金馬獎,拿了北影影帝,柯震東用作品證明自己。聊到最想被貼上什麼樣的標籤,「實力派吧!」因為過去的負面新聞,他坦言大眾對他有著既定印象,這東西他改變不了,就只能繼續拍,用作品說話。「我沒有辦法討好大家,我就做我覺得符合我原則的事情。如果要我變一個可以更受歡迎的個性,或是讓我演一個形象,那我會很累。我覺得我沒有辦法演一個所有人都喜歡的人。」

把握快樂

從演員到導演、幕前到幕後,柯震東不在乎演的是主角還是配角,只要角色有發揮空間,劇本足夠精彩,即使只有5分鐘的戲份也願意嘗試。他觀察到近年影視產業的變化,因為串流平台的崛起,編劇有更多機會做原創故事。故事性提高,不同年齡段的角色就多了,對演員來說是好事。

20歲的輕狂,30歲的沉穩,柯震東希望40歲的自己能活得更加從容。「我希望40歲的時候我可以不要一直在幕前,偶而在幕後,讓弟弟妹妹這些後輩可以出去,拍戲的話希望少而質量高。」柯震東因為出道時間早,身邊大多都是40代左右的朋友,看到他們活得從容自由,希望自己的40代也能活得那樣自在。

20代的柯震東,成名來得快,快到讓他忘記珍惜。「那時候會覺得快樂很不值錢,年輕,很多事情很衝,就覺得快樂是一個很基本的東西,沒什麼煩惱,成功來得很快很幸運,每一步都不錯。當時快樂來得很廉價,現在就會覺得,想和當時的自己說,享受、珍惜當時的快樂。」